首页 资讯 正文

风物郑州|人民公园:闹市中的生态宝藏

体育正文 198 0

风物郑州|人民公园:闹市中的生态宝藏

风物郑州|人民公园:闹市中的生态宝藏

在“千园”之城郑州海量公园里,人民公园独树一帜(dúshùyīzhì),是中心城区首选(shǒuxuǎn)打卡地,因为它承载(chéngzài)了老郑州几代人的记忆,融入了郑州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享有国家重点公园、河南省五星级公园等殊荣,是文明(wénmíng)服务的绿色窗口。 人民公园高大(gāodà)的法桐新中国郑州第一园 “不入园林(yuánlín),怎知春色如许(rúxǔ)?”当今,普通人(pǔtōngrén)随时欣赏的如诗如画园林美景已司空见惯,而在历史上,绝大多数园林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或寺观园林,公共园林只在发达地区和城市少量存在。 新中国(zhōngguó)(zhōngguó)成立后,政府将私家园林(sījiāyuánlín)、寺庙园林修整向普通群众开放,挖湖堆山、植树造林、种花种草改建或兴建了大批城市公园(gōngyuán),给人民群众提供游览、休憩的场所。人民公园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兴建而成的,建于1951年(nián),1952年8月1日(rì)正式对外开放,是郑州市新中国成立后建成开放的第一个公园,比碧沙岗公园、紫荆山公园分别早开放5年和12年。 目前,人民公园总面积28.36公顷,其中(qízhōng)水面面积3.96公顷,绿地面积20.38公顷,绿化率90.5%。园内大树参天,四季常绿、三季有花、湖光山色、亭台楼榭、曲径通幽,是(shì)不同年龄段(niánlíngduàn)群众休闲、游憩、娱乐(yúlè)的(de)绿色家园,堪称繁华都市的“绿色净(静)土”和“休闲天堂”,年均游客量达600万人次。 祠堂,人们灵魂的(de)栖息地。人民公园的胡公祠、彭公祠两座祠堂,承载着(zhe)历史风云,彰显(zhāngxiǎn)着艺术价值(jiàzhí),在郑州这座古老(gǔlǎo)而又年轻的城市中,是极具价值的文物瑰宝,均被列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南门内的胡公祠为宫殿式建筑,红墙(hóngqiáng)碧瓦、飞檐翘角,匾额上书“功名不朽”。胡公祠的大门即公园的南门,两侧楹联上写“百战奠山河革命(gémìng)勋勤昭国史,万人空道路中原庙祀报元戎”。胡公又名景翼(jǐngyì),民国十年左右为上将,任河南督军,在反吴佩孚的北京政变中,功勋卓著。1925年,胡景翼去世,年仅(niánjǐn)34岁。8年后,冯玉祥等人力主建其祠。1936年9月,占地23亩的胡公祠落成。西门内的彭公祠,又称五座凉亭,1925年10月落成,原为民国初期(chūqī)驻守郑州的彭象乾团长及其阵亡将士铭功之园(zhīyuán),故称铭功园。还修筑了由(yóu)市内通往彭公祠的道路,命名为铭功路。 人民公园一草一木都有深深的(de)历史印迹和文化特色:青年路、青年湖为1955年、1956年团市委发动(fādòng)青年义务劳动修建。东门内的迎宾山以取自新密、巩义山中的大块(dàkuài)奇形青石(qīngshí),吸取中岳嵩山及鸡公山造型而建,假山主峰高耸,中有瀑布倾泻而下,山洞、凉亭、植物巧妙配置,引人入胜,不少郑州(zhèngzhōu)人在此留下了童年记忆。 公园(gōngyuán)南门内(nèi),一株老国槐参天蔽日、枝叶密生,有着巨大球形树(shù)冠。郑州市人民政府2018年(nián)12月颁发的(de)“郑州市古树”牌子赫然立在树前,这株老国槐树龄170年,为三级古树,如今树龄已近(yǐjìn)177年。这株于修建胡公祠时移植而来的老国槐是公园的镇园之宝,也是郑州市的“明星”树,在几代园林人的精心管理下,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法桐是郑州的市树,郑州最(zuì)粗的市树生长于人民公园。在莲花池(liánhuāchí)广场周围,36株高耸入云、冠大荫浓、生机勃勃的法桐整齐排列,为树边(wèishùbiān)长椅上的人们送来阵阵阴凉(yīnliáng),从空中俯瞰,形成一道巨大的长方形绿廊,十分壮观。它们胸径均在95厘米以上,最大(zuìdà)的一株胸径119厘米,是目前郑州市最粗的市树。 这批法(fǎ)桐的(de)种植史要追溯到70多年前(qián)。1951年,郑州市政府作出了(le)《关于开展(kāizhǎn)治沙造林的决定》,时任副市长的史隆甫年轻时曾留学法国,专攻土木建设,对法桐树情有独钟(qíngyǒudúzhōng),认为法桐作为速生树种,能有效绿化和美化城市,而且深信法桐树适合在(zài)郑州大面积种植。为了实现这一愿景,史隆甫前往上海旧法租界进行考察,并(bìng)引进了数十万株法桐树苗。1955年,人民公园首次种上了法桐,之后又进行补植补栽,总数达145株,分布在莲花广场、青年路等处。由于科学(kēxué)的管理,至今生长旺盛、苍劲挺拔,已被列入古树名木后备资源。 人民公园植物(zhíwù)种类丰富、层次分明,园区木本植物品种(pǐnzhǒng)达280余种,既有乡土树种刺槐、国槐、枫杨、石榴、玉兰,也有鲜为人知的(de)“白刺花”、“日本花水木”及“美国糖槭”等,是闹市中的生态宝藏。牡丹园、竹园、樱花园、桃花苑(yuàn)、盆景园等专类园区各具特色,樱花、碧桃、牡丹已成为公园特色花灌木。绿地无界,美丽共享。近(jìn)年来,公园先后实施拆围透绿,实现了公园与道路无缝(wúfèng)衔接,以“公园+”“儿童友好”“绿地共享”“海绵城市”建设(jiànshè)理念(lǐniàn)实施提升改造,新栽樱花和桃树近千株(qiānzhū),营造出“樱飞林郁,老幼共乐”的公园新景。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人民公园,已成为百姓情感寄托(jìtuō)、认同归属和心灵栖息的(de)美好家园,美丽郑州的“绿色明珠(míngzhū)”,彰显郑州历史文化魅力的亮丽名片。 《郑州晚报(wǎnbào)》版面截图记 者(zhě):裴其娟 通讯员 吕靖/文 马健/图
风物郑州|人民公园:闹市中的生态宝藏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