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扇门” 解“万家结”!山东省德州市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
进“一扇门” 解“万家结”!山东省德州市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
进“一扇门” 解“万家结”!山东省德州市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有矛盾纠纷,找综治中心(zhōngxīn)!综治中心是咱老百姓的(de)‘好邻居’!”“大事小情,综治中心给咱贴心(tiēxīn)办!”说起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群众们连连称赞。
山东省德州市各级综治中心围绕场所设置、部门入驻、运行机制、督办落实(luòshí)、信息化建设五个方面“规范化”,全方位、多元化、一站式为基层群众纾(shū)困解忧,确保每一项诉求有人办、依法办。今年(jīnnián)一季度,排查(páichá)矛盾纠纷9057件,化解率达96%。
这样一份有温度、有力度的成绩单,源自市委政法委将综治(zōngzhì)中心规范化建设作为提升基层治理(zhìlǐ)现代化水平的关键一环,通过科学规划、精心组织(jīngxīnzǔzhī)、创新实践,构建(gòujiàn)起覆盖广泛、功能完善、运行高效的基层治理体系,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社会环境。
上下同频,功能(gōngnéng)融合最大化
德州市将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作为“一把手”工程(gōngchéng)强力推进。市委政法委主要领导同志(tóngzhì)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深入研究部署建设工作,从政策支持、资金保障、人员配备等(děng)方面给予全方位(quánfāngwèi)保障。
德州(dézhōu)科学规划综治中心建设蓝图,明确目标定位、功能布局和建设标准。统筹整合(zhěnghé)基层治理资源(zīyuán),依托原有矛调中心,整合网格化服务(fúwù)管理中心、诉讼服务中心、信访接待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人民调解(jiě)中心及有关部门解纷(jiěfēn)资源,打造集调解、仲裁、信访、法律援助等于一体的综治中心平台,聚焦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和社会治安风险防控两大职能任务,为群众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
为畅通群众反映问题渠道,全市(quánshì)公安、法院、司法、信访、住建、人社等部门以常驻、轮(lún)驻、随叫随驻等形式入驻综治中心,实现“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让(ràng)群众“只进一门,只跑(pǎo)一地”,有力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
截至目前,全市1个(gè)(gè)(gè)市级、12个县级、134个乡级综治中心全部实现了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综治中心线(zhōngxīnxiàn)上平台共吸纳1522个业务部门、6173个调解组织入驻,“保安全、促稳定”载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内外协同(xiétóng),机制运转最优化
3月初,陵城区神头镇某企业一职工在(zài)工作中受伤,因赔偿问题与(yǔ)企业发生争执,双方矛盾不断升级。
神头镇综治中心(zhōngxīn)了解情况后立即启动调解程序,组织司法(sīfǎ)所(suǒ)工作人员、劳动仲裁专家、企业代表和职工代表等组成调解小组开展工作。经过调解人员耐心引导,双方换位思考、互谅互让,最终达成和解协议,有效(yǒuxiào)减少了双方当事人诉累,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
为提高服务质效,市委政法委不断完善综治中心日常工作(gōngzuò)(gōngzuò)运行机制(jīzhì),制定(zhìdìng)研判预警、协调调度、督办问责机制,建立登记、流转、受理(shòulǐ)、办理、回访工作闭环,推动群众诉求“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办理、闭环式解决(jiějué)”,并努力实现各类矛盾纠纷“全量汇聚、全程纳管”。先后建立首问负责、协作配合、工作例会、情况报告、分流交办、吹哨(chuīshào)报到等闭环联动机制,组织各乡镇(街道)网格员定期开展走访和重点巡查,及时处置社会治安、消防、交通安全等各类问题隐患(yǐnhuàn),实现日常管理、便民服务、社会治安治理的有机统一。
网格化是提升基层精细化治理(zhìlǐ)、精准(jīngzhǔn)化服务水平的(de)重要抓手。村(cūn)民有了纠纷,先由村级网格员、村“两委”成员、村级法律顾问等进行调解;村级调解不了(bùliǎo)的,网格员会在网格化治理平台“吹哨”,由乡级综治中心相关人员来解决;乡级解决不了的,再转至县级综治中心,直至问题得到彻底化解。
“网格吹哨、部门报到”有效解决了(le)以前“看得见的(de)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的难题。
“吹哨报到(dào)”闭环运行机制(yùnxíngjīzhì)实施以来,市县乡共开通账户1.93万个,开展例行工作650万次(wàncì),上报各类事件249万件,办结率达99.83%,同时收集录入各类信息750万条,为基层社会(shèhuì)治理打牢“数据底座”。
点面结合,服务(fúwù)群众最佳化
夏津县郑保屯镇综治中心创新建立的“党支部+小巷议事会+小巷管家”基层(jīcéng)社会治理模式,让群众有了更多参与感和(hé)获得感。他们多次到矛盾(máodùn)双方家中说事拉理(shìlālǐ),讲法讲情,成功化解了许多原本陷入僵局的矛盾。
德州市各级(gèjí)综治中心在调解过程中,根据矛盾纠纷的(de)性质和特点,灵活运用调解方式,综合运用法律、政策、道德等(děng)手段,做到依法调解、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市委政法委持续加强调解(tiáojiě)队伍建设,建立5337个(gè)人民调解委员会、187个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132个行政调解委员会和168家司法调解组织,组建1.7万余人的(de)调解员队伍,搭建起了“四调联动”的大调解工作(gōngzuò)体系。
“同志您好,您的车门没锁,车里(chēlǐ)的贵重物品一定要保管(bǎoguǎn)好。”4月3日晚,治保委员石浩正在德城区新湖街道胜利社区开展夜间巡逻,发现(fāxiàn)一辆停(tíng)在小区路边的汽车车门没有上锁,立即按照车上的预留电话联系了车主刘女士。
落在车里的手提包装有1万多元现金(xiànjīn)和(hé)身份证等证件,刘女士对石浩连连表示感谢。这是德州市发挥基层治保员“探头”作用的一个缩影(suōyǐng)。
市委政法委强化治保队伍建设,建立(jiànlì)基层治保会5663个(gè),配备治保人员(yuán)18329人,有效提升了治安防范能力(nénglì)。推进网格员队伍建设,全市选优配强网格员1.4万名,网格员网格覆盖率实现100%。
近日,家住齐河县晏北街道阳光社区的张先生将困扰数日的邻里纠纷情况说明(shuōmíng)上传到“山东解纷码”。街道综治中心接到诉求后,第一时间(shíjiān)安排调解员上门(shàngmén)调解,一起邻里纠纷得到解决。
市委政法委充分发挥科技在社会治理(zhìlǐ)中的支撑作用,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综治(zōngzhì)中心对各类矛盾纠纷和风险(fēngxiǎn)隐患的实时监测、分析和研判,做到精准预警、精准处置。
德州市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实践(shíjiàn),是对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诠释和创新发展。通过整合资源(zīyuán)、创新机制、科技赋能,提高了基层治理质效,有力促进了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shèhuìāndìng)有序,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xiàndàihuà)德州实践提供了坚实保障。

“有矛盾纠纷,找综治中心(zhōngxīn)!综治中心是咱老百姓的(de)‘好邻居’!”“大事小情,综治中心给咱贴心(tiēxīn)办!”说起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群众们连连称赞。
山东省德州市各级综治中心围绕场所设置、部门入驻、运行机制、督办落实(luòshí)、信息化建设五个方面“规范化”,全方位、多元化、一站式为基层群众纾(shū)困解忧,确保每一项诉求有人办、依法办。今年(jīnnián)一季度,排查(páichá)矛盾纠纷9057件,化解率达96%。
这样一份有温度、有力度的成绩单,源自市委政法委将综治(zōngzhì)中心规范化建设作为提升基层治理(zhìlǐ)现代化水平的关键一环,通过科学规划、精心组织(jīngxīnzǔzhī)、创新实践,构建(gòujiàn)起覆盖广泛、功能完善、运行高效的基层治理体系,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社会环境。
上下同频,功能(gōngnéng)融合最大化
德州市将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作为“一把手”工程(gōngchéng)强力推进。市委政法委主要领导同志(tóngzhì)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深入研究部署建设工作,从政策支持、资金保障、人员配备等(děng)方面给予全方位(quánfāngwèi)保障。
德州(dézhōu)科学规划综治中心建设蓝图,明确目标定位、功能布局和建设标准。统筹整合(zhěnghé)基层治理资源(zīyuán),依托原有矛调中心,整合网格化服务(fúwù)管理中心、诉讼服务中心、信访接待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人民调解(jiě)中心及有关部门解纷(jiěfēn)资源,打造集调解、仲裁、信访、法律援助等于一体的综治中心平台,聚焦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和社会治安风险防控两大职能任务,为群众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

为畅通群众反映问题渠道,全市(quánshì)公安、法院、司法、信访、住建、人社等部门以常驻、轮(lún)驻、随叫随驻等形式入驻综治中心,实现“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让(ràng)群众“只进一门,只跑(pǎo)一地”,有力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
截至目前,全市1个(gè)(gè)(gè)市级、12个县级、134个乡级综治中心全部实现了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综治中心线(zhōngxīnxiàn)上平台共吸纳1522个业务部门、6173个调解组织入驻,“保安全、促稳定”载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内外协同(xiétóng),机制运转最优化
3月初,陵城区神头镇某企业一职工在(zài)工作中受伤,因赔偿问题与(yǔ)企业发生争执,双方矛盾不断升级。
神头镇综治中心(zhōngxīn)了解情况后立即启动调解程序,组织司法(sīfǎ)所(suǒ)工作人员、劳动仲裁专家、企业代表和职工代表等组成调解小组开展工作。经过调解人员耐心引导,双方换位思考、互谅互让,最终达成和解协议,有效(yǒuxiào)减少了双方当事人诉累,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
为提高服务质效,市委政法委不断完善综治中心日常工作(gōngzuò)(gōngzuò)运行机制(jīzhì),制定(zhìdìng)研判预警、协调调度、督办问责机制,建立登记、流转、受理(shòulǐ)、办理、回访工作闭环,推动群众诉求“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办理、闭环式解决(jiějué)”,并努力实现各类矛盾纠纷“全量汇聚、全程纳管”。先后建立首问负责、协作配合、工作例会、情况报告、分流交办、吹哨(chuīshào)报到等闭环联动机制,组织各乡镇(街道)网格员定期开展走访和重点巡查,及时处置社会治安、消防、交通安全等各类问题隐患(yǐnhuàn),实现日常管理、便民服务、社会治安治理的有机统一。

网格化是提升基层精细化治理(zhìlǐ)、精准(jīngzhǔn)化服务水平的(de)重要抓手。村(cūn)民有了纠纷,先由村级网格员、村“两委”成员、村级法律顾问等进行调解;村级调解不了(bùliǎo)的,网格员会在网格化治理平台“吹哨”,由乡级综治中心相关人员来解决;乡级解决不了的,再转至县级综治中心,直至问题得到彻底化解。
“网格吹哨、部门报到”有效解决了(le)以前“看得见的(de)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的难题。
“吹哨报到(dào)”闭环运行机制(yùnxíngjīzhì)实施以来,市县乡共开通账户1.93万个,开展例行工作650万次(wàncì),上报各类事件249万件,办结率达99.83%,同时收集录入各类信息750万条,为基层社会(shèhuì)治理打牢“数据底座”。
点面结合,服务(fúwù)群众最佳化
夏津县郑保屯镇综治中心创新建立的“党支部+小巷议事会+小巷管家”基层(jīcéng)社会治理模式,让群众有了更多参与感和(hé)获得感。他们多次到矛盾(máodùn)双方家中说事拉理(shìlālǐ),讲法讲情,成功化解了许多原本陷入僵局的矛盾。
德州市各级(gèjí)综治中心在调解过程中,根据矛盾纠纷的(de)性质和特点,灵活运用调解方式,综合运用法律、政策、道德等(děng)手段,做到依法调解、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市委政法委持续加强调解(tiáojiě)队伍建设,建立5337个(gè)人民调解委员会、187个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132个行政调解委员会和168家司法调解组织,组建1.7万余人的(de)调解员队伍,搭建起了“四调联动”的大调解工作(gōngzuò)体系。
“同志您好,您的车门没锁,车里(chēlǐ)的贵重物品一定要保管(bǎoguǎn)好。”4月3日晚,治保委员石浩正在德城区新湖街道胜利社区开展夜间巡逻,发现(fāxiàn)一辆停(tíng)在小区路边的汽车车门没有上锁,立即按照车上的预留电话联系了车主刘女士。
落在车里的手提包装有1万多元现金(xiànjīn)和(hé)身份证等证件,刘女士对石浩连连表示感谢。这是德州市发挥基层治保员“探头”作用的一个缩影(suōyǐng)。
市委政法委强化治保队伍建设,建立(jiànlì)基层治保会5663个(gè),配备治保人员(yuán)18329人,有效提升了治安防范能力(nénglì)。推进网格员队伍建设,全市选优配强网格员1.4万名,网格员网格覆盖率实现100%。
近日,家住齐河县晏北街道阳光社区的张先生将困扰数日的邻里纠纷情况说明(shuōmíng)上传到“山东解纷码”。街道综治中心接到诉求后,第一时间(shíjiān)安排调解员上门(shàngmén)调解,一起邻里纠纷得到解决。
市委政法委充分发挥科技在社会治理(zhìlǐ)中的支撑作用,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综治(zōngzhì)中心对各类矛盾纠纷和风险(fēngxiǎn)隐患的实时监测、分析和研判,做到精准预警、精准处置。
德州市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实践(shíjiàn),是对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诠释和创新发展。通过整合资源(zīyuán)、创新机制、科技赋能,提高了基层治理质效,有力促进了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shèhuìāndìng)有序,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xiàndàihuà)德州实践提供了坚实保障。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